近日,人工智能小冰与中信出版社携手,合作出版史上首部人工智能绘画作品集《或然世界:谁是人工智能画家小冰?》。本书由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主编,由策展人龙星如担任执行主编。书中,人工智能小冰创造了7位虚构的画家,她们来自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有着截然不同的人设。这7位小冰创造的虚构画家,各自作品的风格统一,但是相互之间又截然不同,人类艺术史的七个时代同时重生。
在绘画领域,通过对过往400年艺术史上236位著名人类画家画作的学习,人工智能小冰可在受到文本或其它创作源激发时,独立完成100%原创的绘画作品。这种原创性不仅体现在构图,也体现在用色、表现力和作品中包含的细节元素,接近专业人类画家水准。与其他现有技术相比,这一绘画模型不同于随机画面生成,也不同于对已有画面的风格迁移变换或滤镜效果处理。得益于小冰绘画模型训练结果所具备的跨时代和穷尽特征,小冰能够绘出象征任何一个“曾经存在的时空”的画作,《或然世界:谁是人工智能画家小冰?》由此而来。2019年的夏天,小冰以“夏语冰”的化名,在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她的导师正是本书的主编邱志杰教授。
美国创造力心理学和人格研究的先驱弗拉克·巴伦的一项研究表明,创造力由智力、情感和动机共同滋养。通过人工智能创造(AI Creation)技术,小冰不断学习优秀的人类创造者的能力,进行基于文本、语音和视觉的内容生成,目前已在各个领域完成了不同程度的落地。例如,小冰可在受到文本或其它创作源激发时,独立完成100%原创的绘画作品。这种原创性不仅体现在构图,也体现在用色、表现力和作品中包含的细节元素,接近专业人类画家水准。与其他现有技术相比,这一绘画模型不同于随机画面生成,也不同于对已有画面的风格迁移变换或滤镜效果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小冰团队曾表示,人工智能创造的目标并非为了将小冰打造成人工智艺术家,或是抢夺同领域内人类创作者们的饭碗,而是希望在高度定制化时代到来之际,通过最大化释放人工智能的内容生产力的方式,填补并解决人类内容创作者创作产能不足、供需不平衡的痛点。当小冰在做写诗、唱歌、画画、音乐创作的同时会做相应的产业化。小冰每一种能力背后,都对应着一条生产线,而且完成了所有生产线生产所必须的各种创造力模块,使这些生产线可以在不需要人力参与的情况下,用稳定的质量,极低的成本,高并发地生产内容并供应出去,目前已经完成了多条生产线的产业化贯通。
在视觉创作方面,当读者展开《或然世界:谁是人工智能小冰?》这部绘画作品集时,小冰已经为广大中国服装企业提供了基于人工智能的纺织面料设计平台,协助他们改善服装企业在面料纹样设计方面的短缺,并持续稳定地提供着大规模落地的工业化创作产品线。目前,小冰能够稳定设计十余种主流风格,球速体育官方并实现按需创作。小冰纹样设计的多样性已达10的26次方,并具有鲜明的特色、按需定制、以及保持高度的质量稳定性等特征。
人工智能为人类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回顾艺术发展的历史和规律,艺术创作逢风格创新、观念更迭的发端之初,总不免带来思想震荡和文化思考,遭到质疑,甚至是被断然拒绝。本书主编邱志杰曾表示,学习某种风格,对小冰来说已非难事,因为小冰的学习能力之强、“胃口”之好都已超过人类。“绝没有一个人同时能画浮世绘、伦勃朗、梵高的风格。小冰自己已经是一个艺术圈了。”邱志杰教授认为,“我觉得人类教小冰画画有点像猫教老虎,是在培养一个‘敌人’,但是只有这个‘敌人’够强大,艺术家自己才会进步,人类自身才会进步”。
长久以来,艺术被视为人工智能时代人类最后的一片自留地。有人认为,人工智能的创作缺乏感性色彩,“没有灵魂”,是艺术的倒退。对此,小冰团队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并不意味着机器将在艺术和创造领域占据人类的位置,恰恰相反,这很可能会增强和延展人类的能力。当人工智能与人类携手,想象空间是巨大的。未来,人工智能将在创造领域扮演更重要角色,帮助激发人类的灵感、创造力和生产力,一个人机协力创造的时代已呼之欲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